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Ⅱ优728、徐麦856通过国家审定
文章来源:    新闻发布日期:2007-01-12    浏览次数:26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节选)
第794号
 
内麦9号、青杂5号、西农优1号、冀2000等51个小麦、油菜、稻、棉花品种业经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告。
 
 
 
 
          二○○七年一月十日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12
品种名称:徐麦856(区试代号:徐州856)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郑州8329/徐州86195-14-4-4-1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3天。幼苗半匍匐,叶宽长、青绿色,分蘖力较强,春季起身早,生长速度快,抽穗偏晚,成穗率低。株高8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旗叶宽大、上冲,穗层厚。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粒大,饱满度一般,黑胚率中等。平均亩穗数37.1万穗,穗粒数32.8粒,千粒重46.8克。苗期长势壮,越冬抗寒性好,抗倒春寒能力稍差。茎秆弹性好,抗倒性较强。耐湿,抗干热风能力中等,熟相一般。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中抗至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感叶枯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70克/升、773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90%、14.11%,湿面筋含量28.1%、28.2%,沉降值26.9毫升、27.6毫升,吸水率59.1%、59.2%,稳定时间4.0分钟、4.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80E.U.、247E.U.,拉伸面积50平方厘米、4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6.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20%(不显著);2004~2005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14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5.94%(极显著)。2005~2006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22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27%。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2万~16万苗,注意防治叶锈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地区的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6081
品种名称:Ⅱ优728(红良优166)
选育单位: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市峰海标记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苏恢72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3天,比对照汕优63迟熟2.8天。株型适中,长势繁茂,茎秆粗壮,剑叶挺直,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株高122.8厘米,穗长24.0厘米,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7.5克。抗性:稻瘟病平均5.7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2.6,垩白粒率36%,垩白度6.4%,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4%。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8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18%(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74.0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2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3.4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20%。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9.48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3%。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早播,每亩秧田播种量10~12公斤,秧龄30天左右。2、移栽: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插1.5~1.8万穴,每穴1~2粒谷苗,基本苗控制在每亩5万苗左右;肥力偏差的田块每亩栽插1.8~2万穴, 基本苗7~8万苗。3、肥水管理:一般每亩施纯氮15公斤,采用“前促、中控、后补”的方法,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期氮肥施用,后期适量施用穗肥,以保花肥为主。水分管理上前期浅水勤灌促早发,够苗后及早搁田控旺长,宜分次轻搁;穗分化中期及时复水,后期干干湿湿,收获前一星期左右停止灌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省北部、河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31333号    网警备案: 苏公网安备 32011602010191号 

民企账款、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电话:83245388     83327150         设计制作:美胜美图  pan r y  


防伪查询 OA登陆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