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光阴,在宿迁大地上刻下双重印记——作为宿迁中江种业副总经理,戴传刚的足迹丈量着实验室的精密与田间的墒情;作为市人大代表,他的议案记录着2022年当选以来多次为种业振兴的奔走建言。13个审定品种的基因密码里,蕴藏着这位"种芯人"最质朴的誓言,让中国饭碗盛满“中国芯”的饭香。
坚守:与“农业芯片”较劲的二十年
2005年,戴传刚从扬州大学农学院毕业,一头扎进了宿迁的农业沃土。他深知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这条路没有捷径,唯有坚守。从此,春与种相伴,夏同暑为伍,秋守试验田,冬潜研深钻;他的工作节奏始终与农时同步,他将“吃苦”与“坚守”融入血脉,将全部心力倾注于“农业芯片”的研发推广。深知种业关乎国脉,他带领团队勇挑重担,承担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省农业重大品种创制等8项重大科技项目,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平台,勇闯种业“创新深水区”。作为主要完成人,他参与审定的13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获得的9项植物新品种权,这些品种,如今已化作广袤田野里丰收的坚实保障。2022年,戴传刚成功入选宿迁市第二期“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和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躬行:田间地头的“泥土质检官”
实验室的种子再好,终需大田的检验。戴传刚坚信,好种子是“看”出来、“摸”出来的。他的身影常年活跃在公司的试验基地和签约农户的地头。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期,骄阳初显威力,正是决定一年收成的紧要关头。他躬身于齐腰的麦浪间,仔细查看分蘖数、穗型,捻开麦粒观察饱满度和胚芽活力。一场大雨过后,别人往屋里躲,他却踩着泥泞第一时间下田,察看是否有倒伏、病害发生,评估品种的抗逆性。种子加工季节,车间机器轰鸣,他与工人一同抽检种子净度、水分和发芽率,严控每道工序。“种子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农民一年收成的指望,容不得半点马虎。”正是这份对田间地头近乎苛刻的执着,推动他建立起覆盖“选育-生产-加工-销售”全链条的严格质控体系,成为企业最坚实的根基。
带农:田埂上的“技术贴心人”
当选宿迁市人大代表后,戴传刚更深感责任重大。他深知,再好的技术,唯有让农民用得上、能增收,才算真正落地。公司创新“企业+农户”模式,每年科学布局2万余亩种子生产基地。戴传刚成了这些基地的常客,春播时,蹲在田埂边,手把手指导农户播种技巧和田间管理要点;夏管期,利用早晚凉爽时段,组织农户在树荫下开设“田间课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或是请来专家现场“把脉开方”。收获时,他必到场测产,和农户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更仔细倾听他们对品种表现和市场需求的反馈。敏锐的他发现当地酿酒产业对优质软质小麦的需求,积极推动公司与洋河集团对接,最终使公司两个优质品种获得认可。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以高于市场的保护价回收,给参与生产的农户吃下“定心丸”。“只有农户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才有根基。看到乡亲们增收,比自己出成果还高兴。”这是他常挂嘴边的话。
履职:带着泥土味的“基层声音”
自2022年当选人大代表,戴传刚的调研笔记里写满了来自田间地头的“一手情报”。裤腿上的泥点,是他深入基层最真实的印记。在广泛走访中,他深切感受到种业发展的瓶颈,科研投入不足导致好种难育、专业人才短缺制约创新、市场规范有待加强影响公平竞争、粮农收益保障机制需更完善以保护种粮积极性。基于扎实调研,他认真撰写了《关于支持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护机制,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等建议。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反映一线实情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部分措施已在工作中逐步落实,为宿迁种业发展和农民利益保障贡献了基层智慧。
一粒种子,从实验室走向广袤田野,背后是无数像戴传刚这样的种业人年复一年的默默耕耘。他们的工作环境或许没有镁光灯的聚焦,却跋涉于承载希望的田野;他们的成就或许不显赫,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饭碗和乡村的振兴。戴传刚用沾满泥土的双脚,在宿迁沃野上踏出了一条坚实足迹。这足迹,丈量着对种业的热爱与坚守,也连接着科技智慧与大地期盼,生动诠释着一位基层种业工作者最质朴的初心——让中国碗盛满优质中国粮。
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8031333号 网警备案: 苏公网安备 32011602010191号
民企账款、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电话:83245388 83327150 设计制作:美胜美图 pan r y